| 脍炙人口 | |||
| 成语拼音 | kuài zhì rén kǒu | 简拼 | kzrk | 
| 近义词 | 喜闻乐见、爱不释手、交口称誉 | 反义词 | 平淡无味 | 
| 感情色彩 | 中性词 | 成语结构 | 复杂式 | 
| 解释/意思/寓意 |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。指美味人人爱吃。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。 | ||
| 出处/来源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卷十·海叙不遇》:“李涛,长沙人也,篇咏甚著,如‘水声长在耳,山色不离门’,……皆脍炙人口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| ||
| 例子/造句 | 一部脍炙人口的《国风》与《小雅》,也是“三百篇”的最精采部分,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。(闻一多《歌与诗》) | ||
| 英文翻译 | enjoy great popularity | ||
| 故事/典故 | 孔子的弟子曾与曾参为两父子,曾死后,曾参为悼念父亲曾而不吃羊枣。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听说后,就问孟子脍炙和羊哪个好吃。孟子说当然是脍炙,公孙丑问为什么曾子吃脍炙而不吃羊枣,孟子告诉他这是为了避讳而选择的结果。 | ||
| 成语正音 | 脍,不能读作“huì”;炙,不能读作“jiǔ”。 | ||
| 成语辩形 | 脍,不能写作“烩”;炙,不能写作“灸”。 | ||
| 成语辩析 | 脍炙人口和“喜闻乐见”;都有(文艺作品)被人喜爱;受到人们称赞的意思。不同在于脍炙人口含义广;除了含有人们普遍传诵意思外;还可指受人喜爱的肉菜;“喜闻乐见”只表示“受人喜爱”;语义比脍炙人口窄。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 | ||
| 脍炙人口成语接龙:脍炙人口 → 口呆目钝 → 钝学累功 → 功名利禄 → 找不到合适的成语... | 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