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舍生取义 | |||
| 成语拼音 | shě shēng qǔ yì | 简拼 | ssqy |
| 近义词 | 以身报国、舍身求法 | 反义词 | 苟且偷生、贪生怕死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词 | 成语结构 | 连动式 |
| 解释/意思/寓意 | 舍:舍弃;生:生命;取:求取;义:正义。舍弃生命以正义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 | ||
| 出处/来源 | 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连动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| ||
| 例子/造句 | 舍生取义兮捐微躯,谁云女妇兮夫弗如?(明·李昌祺《剪灯余话·鸾鸾传》) | ||
| 英文翻译 | prefer honour to life | ||
| 故事/典故 | 春秋时,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,投靠在智伯门下,很受重用。后来,智伯被赵襄子杀害。豫让躲了起来,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。过了几个月,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,伺机刺杀赵襄子。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,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。豫让说:“你虽然放了我,但我还会刺杀你的!” 豫让回去后,剃去眉毛和胡子,又吞食热炭,把声音弄嘶哑,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。朋友们对他说:“你如投靠赵襄子,得到他的信任后,再行刺他,不是更方便吗?”豫让回答说:“作为一个勇士,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!” 这一天,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,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,赵襄子来到桥边,马匹突然惊叫起来。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,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。赵襄子说:“你舍生取义,确实令人尊敬。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!”豫让说:“多谢赵公厚义,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,让我刺三剑,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。我死而无怨了。”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,大为感动,便脱下外袍。豫让刺了外袍之后,自刎而亡。 豫让甘愿舍弃生命,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,便成了“舍生取义”的成语。 | ||
| 成语正音 | 舍,不能读作“shè”。 | ||
| 成语辩形 | 生,不能写作“身”。 | ||
| 成语辩析 | 舍生取义与“杀身成仁”有别:舍生取义侧重于形容为正义而死;“杀身成仁”侧重于形容为忠诚而死。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 | ||
| 舍生取义成语接龙:舍生取义 → 义正辞严 → 严丝合缝 → 缝衣浅带 → 带河厉山 | 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