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耳盗钟 | |||
成语拼音 | yǎn ěr dào zhōng | 简拼 | yedz |
近义词 | 掩耳盗铃 | 反义词 | |
感情色彩 | 贬义词 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
解释/意思/寓意 | 亦作“掩耳盗锺”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语出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 | ||
出处/来源 | 语出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 | ||
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自欺欺人 | ||
例子/造句 | 明·杨慎《希夷易图》:“《后天图》见于邵伯温之序。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,殆掩耳盗钟也。” | ||
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
掩耳盗钟成语接龙:掩耳盗钟 → 钟鸣漏尽 → 尽多尽少 → 少女嫩妇 → 妇姑勃谿 |